肥城市王莊鎮(zhèn)素有“牛肉粉皮歷史長,蔬菜大鎮(zhèn)美名揚”的美稱,這里生產的純綠豆粉皮選用優(yōu)質綠豆、扁豆為原料,因用料純正、色澤適口、清爽可口、味道鮮美、營養(yǎng)豐富成為歷代朝廷的貢品,已有300多年的歷史。
家家戶戶支起爐灶制粉皮
4月正是農忙季節(jié),在肥城市王莊鎮(zhèn)東孔村,村子農田里一派忙碌的景象,忙完了地里的農活,東孔村勤勞的村民也閑不住,將家中制作粉皮的家什又重新支好。
在村民孔凡榮家中,他和妻子正在忙碌地制作粉皮。院子墻角處一座灶爐上坐著一口大鍋,熱氣裊裊的鍋內飄浮著一只白鐵皮制成的旋子。在爐灶旁邊,分別放著一口大缸和一個大盆。大盆內盛著制作粉皮用的淀粉,缸內盛滿了清水??追矘s站在大鍋旁,眨眼間用勺子把淀粉舀進旋子內,然后雙手抱著旋子在熱水里旋轉。眨眼的功夫,他把旋子按進滾水里又旋了出來。本來呈液體狀的淀粉在孔凡榮的旋轉過程中,在銅制的旋子內成型。突然,“啪”的一聲,孔凡榮將旋子扔進盛滿清水的水缸中。他的妻子急忙接應,雙手伸進清水盆內將旋子內冷卻的粉皮揭出來,然后攤在秫桿箔上。夫妻兩人配合默契,一會兒功夫,已旋好了數10張粉皮。
制作粉皮已經成為家中的主業(yè),只要干完農活天氣晴好,他都和妻子一塊制作粉皮。這樣一來,一年能制作七八千斤粉皮。
干完地里的活,村民孔令魚和妻子也在院子中忙碌地制作粉皮。近年來,由于綠豆價格上漲,綠豆粉皮的價格也居高不下。如今,一斤綠豆粉皮能賣到30元左右。現在根本不愁銷路,幾乎每隔幾天就會有經銷商主動上門收粉皮。也會根據經銷商提出的要求,制作出不同價格和材料的粉皮。
肥城市王莊鎮(zhèn)素有“牛肉粉皮歷史長,蔬菜大鎮(zhèn)美名揚”的美稱,其中的粉皮指的就是王莊鎮(zhèn)東孔村的純綠豆粉皮。在王莊鎮(zhèn),“想長壽、請吃豆、要吃豆、吃綠豆”,吃“孔莊”牌綠豆粉皮已成為一種時尚的消費方式。這個村多數村民以加工銷售粉皮,成了名副其實的粉皮專業(yè)村,村內加工粉皮以家庭式作坊為主。一般都是夫婦二人攜手合作,在農閑季節(jié),家家戶戶燃起爐灶,備好材料,制作粉皮。
十幾道制作工序,曾是歷代朝廷貢品
肥城市王莊鎮(zhèn)生產的純綠豆粉皮,由“孔氏祖先”創(chuàng)制,已有300多年的歷史,是歷代朝廷貢品。經過加工后晾曬的“孔莊”牌粉皮繼承了“孔氏祖先”的傳統工藝,以“純、色、感”俱佳成為歷史悠久的地方傳統名吃。然而,小小的一張綠豆粉皮看起來簡單,從備料到成型要經過十幾道工序,而且要求都相當嚴格。
制作綠豆粉皮,首先是調糊。制作工人先挑選顆粒飽滿的綠豆,然后用溫水浸泡。泡豆子的程序也有講究,夏天如果溫度太高的話,豆子容易發(fā)霉,冬天達不到溫度也磨不出粉來。等到泡好豆子之后,就需要將已經鼓囊囊發(fā)脹的豆子倒進石磨,把豆子磨成糊狀,再放進籮內過濾一遍。過濾下來的粗淀粉沉在缸里,并同時放進引漿,它的作用是幫助淀粉沉淀。放上一晚上之后,再用細籮過濾一遍。把飄浮在上面的稀漿舀出,沉淀到最下面的就是做粉皮的原料———綠豆淀粉。
備好了綠豆淀粉,就開始制作綠豆粉皮了。工人們用粉勺取調成的粉糊少許,放入旋盤內。旋盤基本上是用銅或白鐵皮做成,直徑約20厘米,底部略微外凸的淺盤。粉糊加入后,即將盤浮入鍋中的開水上面,并用手撥動旋轉,使粉糊受到離心力的作用隨之由盤底中心向四周均勻地攤開,同時受熱而按旋盤底部的形狀和大小糊化成型。待中心沒有白點時,將盤置于清水中,冷卻片刻后再將成型的粉皮脫出放在清水中冷卻。
粉皮成型之后就開始晾曬了。晾曬粉皮的卷箔是用干秫桿做成的。晾曬粉皮要選在晴朗天氣,如果陰天的話,粉皮在晾曬過程中容易破裂,不美觀。如果天氣好的話,個把小時就能晾曬好。但這并不意味著粉皮可以包轉出售了。為了讓粉皮更美觀,還得把粉皮從卷箔上拿下來,然后疊成一摞,用石頭壓好,讓粉皮平整。
建設加工園,真空速食粉皮將投產
近年來,隨著市場經濟的發(fā)展,東孔村村民的市場意識越來越強,粉皮加工已經成為該村的一項主要家庭副業(yè),全村粉皮加工戶已到達300多戶,其中年加工量30萬斤以上的就有20多戶。其中村民孔令巖先后投資10萬余元,購買了機械加工設備,建立了一個小型粉皮加工工廠,年加工能力由原來的10多萬斤擴大到現在的40萬斤。由于東孔粉皮薄、色白、口感好,每年外銷粉皮達300多萬斤,已銷售到泰安、濟南以及江蘇、河南、安徽等省市。
村里已把粉皮加工作為一項產業(yè)來抓。為了把這個產業(yè)做得更大更強,在村北空閑地規(guī)劃了20多畝加工園區(qū)。建成之后,打算把全村制作粉皮的農戶聚集在這里來統一管理。集體進購豆子等原料,制作完成之后統一銷售。這樣也是為了提高粉皮的質量,打響品牌。下一步村里還要開發(fā)出真空速食粉皮,爭取將這一產品打入超市,使其真正成為農民增收的主渠道。